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追蹤

想起上次驗血,應該是半年前,
後來沒有再去追蹤,
想一想,既然在休養,
就再去驗吧。

打去紅絲帶原本想預約,
結果他說七點後,
現在一律都在紅樓那裏有驗血服務。
七點前才是在醫院。

有點意外,但這倒是變得更方便。
今天去一開始還有點找不到,
沒注意看店門的海報的話,
外觀真的有點看不出來啊XD
害我在外面一直想「是這裡嗎?」

把點設在這,
應該是因為很多去驗血的都是同志,
就乾脆設在同志常出沒的區域吧?
其實是滿貼心的。

跟上次一樣用快篩,
服務人員是個很親切的gay,
抽血、等待試紙浸血時候,
一邊說正確的性觀念,
要帶套子呀,用保險套潤滑不可以用油性的這類的。

話說原來口交沒帶套也是有感染風險的....
(唉,我真的很無知)

看結果的時候他一邊說明,
上面這條線是代表檢驗完畢、確認試紙正常,
下面這裡沒有線,代表陰性,沒有感染。

上次檢驗的時候很忐忑,所以聽完有鬆口氣的感覺。
這次檢驗算是追蹤,比較平常心,就還好。

然後我一邊在想,現在試紙好像都是做成這樣,
驗孕棒也是兩條線,
一條看檢驗完畢,一條看結果。

現在科技真發達,
這樣就不用特別去醫院驗血了。
最早第一次驗的時候,
是去醫院驗,不是快篩,是要抽血那種。

費時不說,
在醫院等待的感覺....非常不好。

出來在旁邊的滷味攤解決的晚餐。
一邊在想,感覺在同志圈,
定期檢查這個觀念好像比較流通?
也許是因為太多新聞都把同志跟愛滋連在一起。

異性戀罹愛滋 比例大幅攀升 2012/08/20 台灣立報
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以往確診愛滋的族群9成是男同志或是有毒癮者,但這幾年來感染族群大幅變動,50%為男同志,25%為毒癮者,而另外25%則為異性戀

其實我覺得實際異性戀感染的比例應該更高,
這裡顯示的比例只是「有去檢驗」的人。

當男同志有這樣的觀念而定期檢驗的時候,
檢驗的人多、自然被檢驗出來的比例也會高。

異性戀會特別去驗的,我認為還是少數。
就像我第一次去驗,掙扎了很久,
當時算是年輕的時候以為沒什麼好怕,
驀然回首發現有的事情不要太鐵齒,才去驗驗看。
然後第二次,這次第三次。
一直到現在我才開始覺得,
只要可能繼續會有不固定的性伴侶,
不管過程是不是「安全」,
定期追蹤還是會比較好。

不要等到有一天,有固定伴侶了,
才發現自己中標,又害了人,
那就真的無言了。